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玉界高人杨伯达很潮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杭州网(杭州)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8/21 16:01:32  文章录入:王婷  责任编辑:王婷

 

昨天,有个很潮的老头出现在杭州一家餐厅。雪白的头发在脑后梳成小辫子,上身中式立领衬衫,下身一条做旧感的牛仔裤,他这身打扮让邻桌的小孩说了声“好酷”,也被几位中年人发现了他的身份,急着走上前来咨询有关玉的问题。他就是83岁的玉界泰斗杨伯达,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研究玉几十年,著作等身。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了他的《中国古玉辨伪》,特地邀请他来杭州。

我已经不去古玩市场浪费时间了

老人家很潮,研究的东西可是中国最传统的玉。他对玉的兴趣和研究,开始于1956年。那年故宫博物院曾交给他一项任务,和另外两人一起给故宫珍藏的清朝古玉做个分级。于是在大夏天,几个人鉴赏了几万件玉器。杨老先生说,他手摸过的有一万件。见的东西多了,玉的感觉自然在他脑海中形成了一些模式,再看到玉,脑海中马上出现反射,立即就能知道东西的真假好坏。而勤快的杨伯达,更是远赴新疆等玉产地看玉料,了解玉。他说,鉴别古玉的方法可以用到现代玉器的鉴别上,因为就是那些作假的方法,观古可以知今。

如今一些拍卖会动不动就说有什么年间的玉,而新疆和田玉的价格翻几番成了“疯狂的石头”,杨老先生连连感叹说:“市面上的古玉和和田玉,大部分都是假的。以前我还逛一些古玩市场看看东西,

现在已经不去浪费这时间了,因为我知道那里不会再有好东西了。新疆和田玉好多是玉商去俄罗斯和青海买来的白玉冒充的,因为真正的和田玉挖了这么多年,已经几乎没有了。”

古人爱玉文化,当代人一心投资

因为在博物院工作,而行业内有个规矩,考古人员和博物馆人员不能玩收藏。所以虽然很懂玉,杨老先生浑身上下却没有一块玉器,家里也没有收藏。很多人老爱拿玉让他鉴赏,他也大多回绝。“大家买玉都当投资,想转手一卖赚大钱,包括很多电视台的鉴宝节目,都跟投资相关。我希望的是大家能看到玉后面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为什么爱玉,因为玉温、润、泽,很像我们的民族性格。”不过,他很乐观,“现代人到一定阶段,一定也会转而喜欢玉背后的文化的。现在只是还没到那个阶段。”

良渚玉文化还没有被完全开发

喜欢研究玉文化,到了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馆杨老先生每次都是不能不去的。前天又去逛了一圈下来,他对玉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玉琮的形状是内圆外方,大家的解释说是因为天圆地方,但我研究了中国最早的巫教,觉得玉琮是教主的事器,玉琮的形状和图徽蕴含着很深的文化。研究好良渚文化,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许多细节,了解为什么如今浙江等东南沿海一带经济会那么发达——在过去已经有迹可寻。这么了不起的玉文化,意义还没有完全被开发出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