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神马都是浮云
-- 发布时间:2011/8/24 11:24:27
-- 看皮色辨真假风险大
通常和田玉的表面都会覆盖着一些或红或黄的皮,我们称这样的玉为皮色籽玉。自古以来,同等的带皮色的籽料价格要比不带皮色的籽料贵得多。自然的皮色,是和田玉子料特有的特征,也是辨别和田玉真假的标志。很多新晋玩家会以这些或红或黄的皮色来判断玉石的真伪,但我不得不说,这样做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如今的不法商家想要在和田玉皮上造假简直易如反掌。 “带皮色的玉等于籽玉”这本是一种较粗略鉴别籽玉的方法,现在却被造假者利用为欺骗的手段——有些是假籽玉做皮色,也有的是真籽玉做皮色(由于有些籽玉的原料质地,颜色不够好,为了卖个好价钱而做皮)。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仿造和田玉籽料的方法。 仿和田玉籽料的方法: 仿和田玉籽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机械加工法(滚料磨圆)和化学处理法(染色处理做假皮)。一般两种方法同时使用,主要对和田玉进行打磨处理,再使用无机或有机染料进行表面染色处理模仿天然皮色,做出类似的油脂皮外表,掩盖玉质的瑕疵和缺陷,以达到仿和田玉籽料的目的。 1、滚料磨圆: 滚料磨圆是用装有卵石和水的滚筒、水拌机或球磨机等对小块或大块的山料、海料、料及岫玉料进行机械磨圆、纸打磨、布轮抛光、上光等表面处理,滚磨仿造其卵石状外形,做出类似于天然籽料的外部特征(如磕碰痕),用于仿和田玉籽料的一种人造方法,俗称“磨光籽”。磨圆籽料的形态不自然,透明度高(青海料多);在反射而磨圆较好的其表面光洁度好于天然籽料的(天然籽料的表面类似于鸡蛋皮),有时还可见新鲜的裂痕。 2、染色处理做假皮 染色处理是选择和田玉料整体或部分表面进行处理,模仿天然的皮色。具体方法有: (1)动物血液 将活牛或活羊的腿部割开,把和田玉放入并缝合,经过长期的血液浸染作用使和田玉沁色,冒充红丝沁,以假乱真,但其缺乏天然和田玉皮色尚热未凝固的动物腹中,缝合后埋入地下,数年后取出,可见其上的土花血斑; (2)铁锈浸染 即伪造黄土锈法,用铁皮屑与热醋浸泡和田玉,埋入地下,数月后取出,其表面会带有铁屑腐蚀的深红色橘皮纹,杂有土灰斑;或者浸泡于河流中,经过长期的河流磨蚀和冲刷作用,使红色铁锈浸入其中,然后再进行火烤、烧等沁色处理。火烧可使和田玉料受热产生粗细裂纹,质地变得疏松,因此其皮色多发黄,浮于表面,表面可见未烧透的点。 (3)酸蚀法 用强酸HF腐蚀和田玉料,再采用Al(NO3)3,AlCl3或Al(OH)3等试剂水解产生的(OH)-来中和酸性溶液,促使Fe2O3转化成针铁矿FeO(OH),以产生褐红色调。若将高锰酸钾和Fe粉混合沁入纹理,经高温后产生的沁色长达20年不褪色;若用FeO粉末沁染,保持的时间更长; (4)煨炙染色 把涂上NaOH的和田玉料埋入热灰中煨闷2~3d,取出在100~120℃下加热2小时,然后迅速冷却,在形成的绺裂处涂抹化工试剂(如铁红、姜黄、朱砂),再经高温高压处理制成仿和田玉籽料。其皮色多呈鲜艳的枣红色,层次分明。可通过使用冷光源照射,观察其内部沁色与外部皮色的颜色是否一致即两者是否渐变过渡来辨别。 (5)碱蚀法 将HgS,Fe2O3,Na2CO3和Na2SiO3等原料与动物油脂混合在高温高压下(约80℃,1.0×107Pa)做出仿和田玉籽料; (6)矿物质溶液 利用天然矿物质配置染色溶液,短期内可使和田玉料沁色。 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些假皮和田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真假玉皮的鉴别: 活皮。真籽料在河水中经千万年冲刷磨砺,自然受沁,它会在质地软松的地方沁入颜色,在有裂子的地方深入肌理。这种皮色是很自然的,叫做活皮。它的颜色浸入玉内有层次感,过渡自然,皮和肉的感觉是一致的。皮上的颜色应是由深入浅,裂隙上的颜色应是由浅到深。其实好玉是不长皮的,即便有,也是星星点点,或在细小的裂子里。 死皮。造假皮一是冒充籽料,二是迎合爱玉者喜爱各种皮色的倾向。这种皮浮于表面,颜色太鲜艳,无过渡的自然层次感,且干涩,不滋润。造假皮的部位都在玉质疏松的地方,叫死皮。这种皮色用开水一烫就容易掉色变淡。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4 11:27:3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