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和田工美论坛 (http://www.htjade.net/bbs/index.asp) -- 和田玉沙龙 (http://www.htjade.net/bbs/list.asp?boardid=4) ---- 扬州玉雕制作工艺 (http://www.htjade.net/bbs/dispbbs.asp?boardid=4&id=7133) |
-- 作者:盈盈秋水 -- 发布时间:2014/7/24 11:09:37 -- 扬州玉雕制作工艺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社会经济逐年衰退,扬州琢玉业亦随之衰弱。上海被辟为商埠后,扬州玉工开始流向上海和香港等地,为外商服务或受雇于作坊。留在扬州本地的多从事平面玉件的雕琢,也有一些玉雕艺人因战争和不安定的社会环境转而务农或做生意。 进入20世纪50年代,政府将失散在民间的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扬州玉器厂。至此,扬州玉雕技艺又得到了发挥。 传承流派 文化味是扬州玉器的精髓 扬州玉雕制作工艺起始时间早,延续时间长,在几千年的传承中,经历艺师的勤谨实践,将阴线刻、深浅浮雕、立体圆雕、镂空雕等多种技法融于一体,逐步形成了体现、代表扬州传统文化特色的“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基本特征。与北方玉雕形成两大流派,即“北雄南秀”。本土不产玉的扬州玉雕制作技艺,千百年来一直凭借的是精湛的技艺、高雅的艺术品位和浓浓的文化气息而闻名。 大师方面,清末明初,据不完全统计,扬州郊区一带三十个乡镇中,尚有十二个乡镇制作玉器,琢玉艺人四百多人。其中,魏正荣擅长花鸟、兽、人物的设计制作;刘继松擅长器皿造型,尤以翡翠绿头用料十分精致,怪兽形象处理奇特,具有浓郁的青铜器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朱邦元专制三足圆炉,擅仿古,被称为“炉瓶医生”。现代,1988年—1996年,国务院分别授予黄永顺、顾永骏、江春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他们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此外,扬州玉器界还有省工艺美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名人等若干人。 价值形态 “扬州工”独一无二 今年4月19日,来自北京、上海、新疆、河南等地以及本省的玉文化理论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100余人参加中国扬州海峡两岸玉文化发展论坛。在专家的眼中,扬州玉器在传统工艺美术及民间手工技艺的领域中,极具独特性。不产玉的扬州完全可以叫板全国各个玉石之乡,其杰出的价值值得人们加以深入地挖掘、研究和重点保护。 玉不琢、不成器。磨削是玉石加工工艺的基本方法。这种工艺要求制作者有较高的造型能力、富有创造性的构思能力和较高的艺术素养。玉雕制作分开料、设计、水作、抛光四大工艺流程。“因料设计”、“因材施艺”是玉雕设计的原则。一个玉一个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件玉器一直是扬州玉器的传统。由于玉材的坚硬,又是单机手工操作,雕琢一件工艺品从头到尾为一人完成,工艺难度大、操作技巧高,所以每件产品的雕琢周期较长,少则一个月,多则数年之久。现代作品中“宝塔炉”、“聚珍图”、“五行塔”、“大千佛国图”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精品。特别是近年被媒体广泛报道的“白菜王”——“螳螂白菜”一举摘得了2004年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特等奖。 生存现状 玉逢盛世求善价 在珠宝界有一句俗话:“乱世黄金盛世玉。”近几年玉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玉器销售经过了一个由“国外”向“国内”发展的转变。计划经济时代,扬州玉器绝大多数是出口换汇,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80%的产品销往国外,而今由于市场结构变化,扬州玉器不得不转向国内市场,经过几年的努力,富裕起来的国人,对玉器的需求非常旺盛,饰件、把玩件、精品畅销,扬州玉器去年就销售了1400多万元。我市一直高度重视扬州玉雕工艺的保护与发展,先后创办扬州玉器学校,成立扬州玉器研究所,并设立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师带徒”专项津贴,用以鼓励大师向年轻艺徒传授技艺。 尽管在省市政府有关政策扶持下,扬州玉雕制作技艺在继承、保护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仍然存在着人才难留、新人不愿接班、企业难以维持、随时出现濒危境况的问题。从事玉器生产的企业,目前普遍面临着成本高(玉石价格年年上涨)、费用高、赋税高等困难,业内不少企业已关停并转。同时,“雕玉器不如餐馆雕萝卜”的状况,造成现有技术人员纷纷流失,青年人不愿学习和从事这项手艺。 可喜的是扬州玉雕制作技艺存在的隐忧已被相关部门关注,正积极制订各种措施保护发扬传统技艺,我们相信,扬州玉雕制作技艺这簇古老而绚丽的工艺美术之花,欣逢盛世,必将发扬光大。 (资料来源:文化局、《扬州日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7-24 11:11:3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