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和田工美论坛 (http://www.htjade.net/bbs/index.asp) -- 和田玉沙龙 (http://www.htjade.net/bbs/list.asp?boardid=4) ---- 和田玉玉环之典故 (http://www.htjade.net/bbs/dispbbs.asp?boardid=4&id=9546) |
-- 作者:bluesea -- 发布时间:2016/3/3 11:04:35 -- 和田玉玉环之典故 ”因“环”与“还”同音,古人可能还把它作为一种信物。据说古代逐臣待命于境,赐环则还,即得到天子送来的环,就知道自己收被重新召回,官复原职。 《尔雅·释器》中指出:“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郭璞注:“肉,边;好,孔。”邢禹疏:“肉,边也,好,孔也,边大倍于孔者名璧,孔大而边小者名瑗,边、孔适等若一者名环。”这里把几种器物的形制讲得十分清楚,“肉”是指周围的边,“好”是指当中的孔,即三者的名称由中心的圆孔大小来决定,大孔者为瑗,小孔者为璧,孔径与玉质部分边沿相等者为环。后玉环成为玉制的环的统称。 玉环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新石器时代玉环的基本 造型为扁平的圆环状,多用白玉、黄玉制作。整体圆整光洁,内外壁平直,有的环上对钻有小圆孔,孔壁斜直。玉环中心稍厚,边缘较薄,通体磨光,制作精致。战国玉环种类很多,有丝束环、云纹环、谷纹环、三龙外蟠环、重环及玛瑙环。汉代时玉环多用于成组佩玉的中部,直径较小,环表面饰典型的汉代纹饰,如勾云纹、四灵纹、螭纹等。汉晋时的玉环略有变异,环面素朴无纹,只在圆形外侧对称雕出两长方形凸起。唐代玉环圆形,体较厚,琢成内外六瓣莲花形,束腰。宋代有扁圆形玉环,如早期形制。明、清两代多雕团龙纹、蟠螭纹及竹节形玉环,龙身多饰鱼鳞纹,旁 玉器衬卷云纹。 有关“玉环”的典故: 战国晚期,秦王政曾遣使送一个玉连环给齐国,并对齐国说:这连环上的两个环,没有人能分开,齐国人足智多谋,能不能把它解开呢?想以此不可解之环试探齐国的虚实,齐国的王后听罢来使之言,拿来铁锤,把玉环打破了,并对来使说,我们已遵命打开了连环。秦王政知道此事后,认为齐国有宁为玉碎的精神,所以就不敢再存伐齐之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