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和田工美论坛  (http://www.htjade.net/bbs/index.asp)
--  和田玉沙龙  (http://www.htjade.net/bbs/list.asp?boardid=4)
----  人格化的玉与神化的玉  (http://www.htjade.net/bbs/dispbbs.asp?boardid=4&id=9620)

--  作者:一天
--  发布时间:2016/3/21 10:31:12

--  人格化的玉与神化的玉

  人格化的玉

  玉在汉字中是美好的象征,而在历史典籍中,关于用玉和玉的理念的记载,主要见于春秋战国时代。《礼记玉藻》中说:“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诗经》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和田玉籽料把件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虎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春秋战国时代,崇玉之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完璧归赵”及“随珠弹雀”的典故传诵千古,“和氏之璧”与“随侯之珠”等玉器被奉为天下之至宝,引起诸侯之间的纷争,以致于墨子、韩非子等许多思想家立说批评这重玉之风。

  神化的玉

  秦汉以至南北朝,进一步发展了自上古以来的灵物观念,以玉敛尸的风俗,可谓空前绝后。刘斌指出,《周礼》中即有“疏璧、琮以敛尸”的记载。春秋战国时代,一般只见有玉覆面和玉含,而汉代则发展为以金、银或铜线穿缀的包裹整个身体的玉衣。东晋《抱朴子》中说“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普通人一般只在口中或手中放玉,《后汉书礼仪下》称为“饭含珠玉”。

  从汉代玉器的演变来看,自汉武帝之后,用玉制度日趋完备,而装饰玉趋于简化。“所谓用玉制度的完备,是指葬玉制度而言,汉代盛行厚葬风气,从皇室贵族到官僚豪强,无不重视丧事。葬玉制度中,最重要的是玉衣的使用。”刘斌继续讲述:“玉衣又称玉柙,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所使用的殓服。《后汉书礼仪志下》载:‘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皆令赠印玺、玉柙银缕。大贵人、长公主铜缕。’”东汉时期,铜缕玉衣的使用较普遍,除王侯家族成员外,高级官僚、贵族也有使用,汉代皇帝还常常赏赐玉衣给朝廷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