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以大块和田玉籽料创作,籽料原重8.9公斤,其皮色呈桂花色,质地细腻润泽,在和田玉籽料中非常少见。此作品以扬州瘦西湖美景为题材,工艺大师量材就质,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结合镂空、浮雕等技法,精心碾琢一幅扬州瘦西湖的中秋之夜。作品正面近景琢瘦西湖的标志---五亭桥,桥上置一亭,运用镂空技法将亭子的顶、檐、柱、雕琢的栩栩如生,如临其境,尤其飞檐,轻薄如翼,俯瞰象一朵盛开的莲花,亭边坐一少女,身披月华,衣裙飘逸,清秀婀娜,神情专注地吹着长萧,身后细柳轻斜,随风摇曳,此时的心绪仿佛随着婉转悠扬的箫声,漂浮在虽寒未尽的江南秋夜,散落在青山、绿水、古木之间。昔日的繁华升平,莺歌燕舞,只留下此时孤影自怜?幽幽的箫声透着“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几分浪漫,几分伤感。桥下,湖水荡漾,荷花点点,置一只小小的亭子,暗示五亭桥应有五座亭,视线散开去,真的可以在四周点到。虚实呼应,繁简从容,构思巧妙。远景琢一白塔耸立于绿树丛中,古朴雄伟,一轮皓月高挂天空,浮云缭绕。山子左面琢绿水、亭台、楼阁、台阶、庙宇、古树,由近及远,错落有致,一如瘦西湖的“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写照。视线不觉地已转向了背面,一座玉桥横卧在碧波之上,桥上玉人撑灯游园,桥下水势浩荡,波光涟动,画舫随波逐流,这无疑是二十四桥了。诗人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已被这山色、月光、水意、萧声、树影、烘托出浓浓的诗情画意了,加上桂花色皮子象斜风细雨般飘飘洒洒,断断续续,分布在山子四周表面,为整器更增添几许浪漫、风尘、沧桑的感觉。纵观全景后,似乎经历了一趟十里长堤之旅,身置仙境,恍若隔世,忍不住沉醉,在诗意中沉醉,在美景中沉醉。 作品具有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写实之外,更具意境,它就象一首诗,一首缱绻的诗,定格瘦西湖的人文景致,留下古城千年的飞扬。惟有心怀才情,身怀绝技者,方能为之。作品被誉为当今和田玉器中瑰宝,受之无愧。
文章录入:htjade 责任编辑:和田工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