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和田玉籽料_和田玉收藏_新疆和田玉_和田玉故乡和田工美-月海轩玉器 >> 文章中心 >> 最新资讯 >> 正文     和田工美北京专卖店   地址:北京市车公庄大街乙1号北京富通官园珠宝城337号  电话010-68336588        
 ◎ 本栏导航
   
最新资讯
公司新闻
和田玉专题
精品赏析
 ◎ 最新热门
   
 ◎ 专题栏目 ◎ 最新推荐
怎么看和田玉结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4/19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微博 人人网
 

白玉主要由透闪石矿物组成,是著名的玉石品种,其中羊脂白玉“白如截肪”、质地细腻温润,为玉中极品,可遇不可求。

  按产出状态,一般将白玉原料分为山料、山流水料、仔料三种类型。山料:指从白玉原生矿脉中开采出来的玉料。一般棱角分明、裂纹较多、质地较差。因为没有经过风化作用,因而不带皮。山流水料:原生矿脉出露地表后经受一定程度的物理风化作用而自然崩落,后经冰川、季节性洪水等搬运一定距离,有一定的分选但不彻底。山流水料不像山料那样棱角分明,有一定的磨圆度,裂纹较少,质地一般比山料好。仔料:原生矿脉中的玉料经河流长距离搬运、分选,质地相对疏松、多裂的部分被逐渐磨去,变为磨圆度好、裂少的小块玉料,这种料称为仔料。仔料大多有褐黄、褐红或黑色外皮。

  白玉的简易鉴定方法在实验室里,利用常规珠宝鉴定手段可以很容易地解决白玉的鉴定问题。对于一般消费者和商家而言,可用以下几种简易方法识别白玉。

  1. 颜色

  白玉常呈白色、灰白色、青白色,有时可见橙黄、褐红、灰黑色风化外皮。

  2. 光泽

  白玉由极细小的透闪石矿物交织成特有的毛毡状结构,因而表面细腻温润、具有特征的油脂般的光泽,这种现象在其它玉石中还没有发现,可以作为鉴别标志。油脂光泽的明显程度与白玉的显微结构有关,而显微结构又与白玉形成时的地质环境密切相关,也即与产地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而言新疆产白玉的油脂光泽较强,青海产白玉较差,俄罗斯产白玉介于二者之间。将白玉与其它玉石对比,可以很容易地识别油脂光泽。

  3. 内部纹理

  白玉特有的显微结构宏观表现为特殊的内部纹理,具有鉴别意义。用强光电筒从侧面照射,肉眼即可发现内部纹理的存在。

  白玉中的纹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均匀分布的云絮状 纹理类似天空中的白云,呈细密的絮状均匀分布(图 1)。这种纹理主要出现在新疆产优质仔料中。


 不均匀分布的云絮状 内部纹理虽呈云絮状,但分布不均匀(图 2)。这种纹理主要出现在新疆产一般仔料中



“糖粒状结构” 侧光照明下,类似于聚集在一起的许多糖粒,“糖粒”内部比较透明,“糖粒”间为不透明的絮状物充填(图 6)。这种现象常见于青海产白玉中。

  看做工是古玉辨伪要素之一

  由于受生产工具的制约,古玉器在的制作和加工与现代方法载然不同,这也为我们鉴别古玉和仿冒古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新石器时代,根据实物考证,当时的先民可能采用坚硬的鲨鱼鱼牙来琢制玉器的,因此当时的玉器在多为素面,即使有纹饰,刻度也都很浅,且都为单线阴刻,线条较粗。这一时期的玉器大部分有孔,从孔的样式和孔上所遗留的制作痕迹来看,当时穿孔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单面穿孔,孔壁有斜面,呈喇叭形,一端大,一端小;另一种是两面对钻孔,先由一面钻孔到一定程度后,又从另一端钻孔,由于两头的位置不能对得很精确,因而孔眼中间有台痕。同时又由于打磨不周到,常遗留有琢刻的原始痕迹。

  从商代或或早一些时候起,我国进入奴隶制社会。根据文献和实物史料,我们知道商代的手工业种类很多,分工很细,而玉雕工艺就是从中分化出来的一个专业部门。但由于玉的质地坚硬,那时的劳动人民所使用的只是木头、骨器等传统工具,因而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如此简陋的工具怎能雕琢出早期精美绝伦的作品?这是中国古代玉文化的一个谜。商代和西周早期的玉雕,线条纹饰都比以前复杂丰富,同时由于在器物身上进行了多次的磨光,使器物的美感大大增强。

  春秋战国时期,冶炼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还发展,铁制工具开始出现并迅速传播开来,从而带动了玉雕工具的变革。脚踏轮子代替了落后的手工磨制,工具的进步自然也带动了雕工技术的进步,阴刻、阳刻、粗线、细线、单线、双线、直线、曲线,都可以按照琢制者的意图娴熟地加以运用,刻痕清晰干净,线条流畅自然,钻孔大都是一面钻孔,大小完全一样。

  汉代以后,玉雕工具更为丰富多样,但琢磨的方法一直都是采用传统的方法,即用各种铁制工具,再加上金刚石、石英、石榴石等高硬度的砂浆来进行磨制。一般古代冶玉的工序是:先选料、开料,然后叨嘡、上花、琢纹,最后抛光、打磨。其中开料是先用铁锯去皮,铁锯直而无齿,两端各有两柄,两人对立来回拽,不时把砂浆蘸在锯痕上。皮去掉后,再用附有利刃的圆铁锯装于辘轳轴端,玉面蘸了砂浆后置于下面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磨,玉就可以照所需的形状切割下来。叨膛、上花与琢纹属于玉器的精加工,是琢刻技术的精华之所在。先用各种精粗不同的圆锯将本身材料中的凹凸之处进行修琢,然后用金刚钻锥穿成小,以金丝锯插入,雕成各种空花细纹;或用一种有两三道裂口的管状钻,裂口内装入金刚砂,进行琢磨。抛光打磨是最后的工序,用精细的木片或韧性极好的皮革和葫芦皮进行磨光,使之产生光润的效果。历代琢磨工序的差别仅仅只在每道工序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即琢磨技法不同,每道工序本身是不能省却的。

  一般说来,琢玉技法可以分为阴刻、阳刻、浮雕、圆雕、镂雕、镶嵌等几大方法,从这几大方面去细分,就有了单线阴刻、双线阳刻、剔地阳纹、浅浮雕、高浮雕、单层镂空、多层镂空等区别,线条中又可分为精线条、细线条、直线条、曲线条等等不同的技法。古代巧匠们正是凭借简单的工具,采用传统的方法,创造了灿烂悠久的中华玉文化。

  我们今天的“新玉”,则是用现代化的高速玉雕机和人造钻石粉。仿冒的“古玉”可以在器形、纹饰等方面仿造得维妙维肖,但采用现代新工艺制作,就必定是假的。

  当然,仿冒“古玉”中也有手工制作和加工的。但古代能工巧匠数月乃至数载琢磨一玉,他们雕工精细,碾法婉转流动,细入秋毫,或如游丝,或若铁线,流畅挺拔,毫无滞迹,其技艺之高,后人望尘莫及。现代仿冒者为求营利,根本不可能花这么多的时间精雕细琢,加之多数技艺本就不高,势必刀粗工差,败笔甚多,经不起细看推敲。

  根据雕工不仅可以叛定古玉的真伪,而且可以进一步断定古玉的时代。和器形、纹饰一样,雕工也有着鲜明的时代风格,根据这些不同风格,行家即可大致断定对象的所属年代。通常行家所谓“此是西汉工”、“这是元代工”、“那是明代工”、“这是乾隆工”,便是涵盖了器形、纹饰和雕工在内的玉雕时代风格的总称。例如汉代的雕刻风格是所谓“汉八刀”,起刀轻,落刀重,线条简炼明快,干净利落。其中西汉与东汉又有区别:西汉的雕工阴线很细,而东汉的更细且更有力,所谓细如游丝,这就是东汉的牛毛雕。唐代的雕刻风格则是浅浮雕,在纹样的四周平地起线,起到半浮雕的作风,从而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元代玉雕的独特风格是深凸雕和细碾磨的有机结合,形象凸起,打磨细腻。像元代的玉龙,全身滚圆,形体凸出,气势汹汹,上下翻腾,整个形象充分体现出深雕细磨的工艺特点。总之,不仅不同时代,而且同一时代的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雕刻和工艺。只是一般人不谙门径,难得个中三味。这要靠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积累,非摸索数十载者难得其壶奥。

  老工新工的不同

  老工新工的不同,源于所用工具、磨具的不同,以及这些工具的转速、效能、精确程度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留下不同的痕迹。

  老工的工序(指铁铊工)大致如下: 捣石、研浆(或采集自然砂)、开玉、掏膛、上花、琢玉、磨玉、打眼、上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用人力和铁铊,转动速度不快,靠解玉砂磨玉,材料与设备同时磨损。老工用手工定位操控,精度差、几何误差大,在平行度、基准面、图形对称等方面会有出入。但老工介质细,磨削量小加工力度轻,周期长,玉件不起热。 老工细心制作的玉件十分精美,形状匀称,线条流畅,掏膛宽阔,压地柔平,抛光明亮,这样的老工是精(细)工。

  新工的工序是:玉石用砂轮开料,粗磨具砣脱坯后,用无级变速电机,带动一根软轴,软轴卡头上可以更换不同的、用人造金刚砂制成的砂轮砣头,最高转速可以达到每分钟1万转。 由于金刚砂砣转速高,磨削快,制作时间大大减少,工效显著提高。 也正因为这样,新工的粗工往往有快速急成的痕迹,如:转速高出现干磨现象,玉表就会起热起毛,在钻眼、开窗时因磨削量大,选用的砂轮粒度粗、磨削快,钻孔或窗口侧壁上,会见到起热后拉毛的现象,玉表呈现一些环绕钻孔或窗口的沟痕,平行毛刺,有时会看到黄焦颜色。

  老工新工的不同之处,利用放大镜只要细心观察,总能见到不同的加工痕迹,下面就其典型特征作如下对比:

  1、线条:老工速度慢,线条比较流畅,在线条的两侧沟边没有崩口(特别是十字交叉、网纹、也完好平整)。 老工沟底呈现磨砂状,无明显长条形磨痕。这是因铁铊与解玉砂接触时才能磨玉,而解玉砂又很快被铊轮带走,只能留下短暂的磨痕,不可能划出长长的道道。 做工不细的老工,有时可以见到铊轮走速不均,压力不匀,而出现的沟底坑洼,沟线有宽有窄等现象,也有重复下铊之重线等,这样的老工是粗工。 新工的线条是用砂轮砣,在高速磨削下快速形成的。线条的边沿往往出现玉石的崩口,使线条出现锯齿形边沿。 新工线条的沟底还会有长条状磨痕,这是因为砂轮砣上的砂粒不可能排列非常均匀,总有个别砂粒稍有突起,突起的砂粒在高速转动下就会在沟底划出长条形道道。 但有的新工仿老工,选用砂轮砣的砂粒很细,加工走线时用力小走速成慢,沟边也很完整,沟底没有道道而且光滑。此时,只要看看沟底有否磨砂情形,就能识别是老是新。

  2、钻孔:老工钻孔靠解玉砂,孔壁磨砂状,如果砂粒粗会有沟痕,但沟痕不大规律,有时解玉砂排泄不畅会使孔径粗细不匀。 新工金刚砂磨具,高速磨削,孔壁有沟痕成螺旋状,孔径规矩笔直。

  3、开窗: 老工开窗是在钻孔中穿过钢丝线锯,再配合解玉砂浆用手工拉玉,沿所需成形的窗口拉一圈,掏出芯子窗口便形成。它的特点是在窗口的内壁上有线锯的拉痕,此拉痕必定垂直窗口而且边口锐利。 新工也是先钻眼,而后沿钻眼处用高速磨具将窗口内的玉料磨去,直到取出芯子或全部磨掉。这样新工在窗口内壁上留下的磨痕,必定是平行于窗口,与老工的磨痕成90度夹角,窗口的边口不锐利。

  4、成洞:老工制作两面不透的洞时,是用解玉砂和顶铊慢慢磨(压)出来的。由于切削量大,往往选用的砂浆砂粒粗,于是在洞的内壁上,会留下粗粗的磨砂现象。 新工也是用顶砣,只不过这个顶砣可以直接磨玉,于是会在洞壁上留下螺旋状磨痕。

  5、掏膛:老工在制作鼻烟壶之类口小膛大的工件时,使用湾铊加解玉砂掏膛。弯铊是一根钢丝,下端成弯曲状,旋转时会形成一个内膛形,带动解玉砂磨削内膛使之成形。掏碗膛、环膛也是这个原理。因此在工作的内膛会留下漂亮的环形磨砂状痕迹。 新工钻速高,磨削快,工时紧,往往用钻头直接向瓶膛内各个方向冲钻,而后再磨平。做出来的内膛成锥形,膛壁上部厚下部薄,很不舒服。

  6、压地:老工精雕细琢,地子用解玉砂细心压平,不惜工时,但终因手工操作,地子只能压得柔和平整,总体来看还有误差,有深浅或轻微波浪感。 新工制作效率高,工时紧,粗工地子不平,特别是边边角角处理潦草;而细工用机器与工具操作,地子特别平整无误差。

  7、抛光:老工抛光均匀,柔润可爱。老工未抛光处和抛光处的反差小,这是因为解玉砂比金刚砂软,而且混有其他杂质,加工后留下的糙面比较光滑,虽未抛光但与抛光面相比反差不大。新工抛光急成,特别是粗工,工件上的弯曲弧度时有过渡不匀,边边角角留有死角,有的地方能见到抛光磨痕或加工磨痕,未抛光处与抛光处的反差大。在高速强力抛光下,有过度磨光(损)现象。

  8、圆雕:在雕刻弧面圆面时,老工细腻无过度磨损,而新工磨削快掌握不好,圆弧不圆滑,会有棱起的现象。

  9、粗沟:开挖粗沟时往往用铊扩切,老工下铊细腻。新工加工快速,有过渡不均等粗糙现象,边坡有磨痕。

  以上九点不是每件玉器都会全有,有些特征表现也会不够典型。但综合观察,这项不清那项清,是老工还是新工也就可能判断了。

  如果我们手中的玉器是一件出土受沁的老玉,玉质老化沁色自然,那么一般不用关心它会是新工,古人加工只能是老工,除非是老玉新做。反过来假如有一件玉器是新工特征,那一定是现代作品,不管它是老玉也受过沁,甚至编出一个刚出土的故事。

文章录入:王婷    责任编辑:王婷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