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和田玉除了要看质和色之外,还要关注雕工,以精巧、创意、趣味为亮点的玉石巧雕作品已经受到玉石收藏爱好者的关注。
对于上等玉料逐渐减少的客观事实,一部分当代玉雕师们开始改变自己的创作思路,充分挖掘玉料的潜在艺术性,创作了大量极富艺术性的巧雕玉石精品。
追求人与自然间的均衡、和谐,一直是中国美学重要的理念,具体实践于玉石工艺的领域中,即为“量材就质”的设计观。“量材就质”,简而言之,就是顺应材料自然天成的色泽或形态,以决定作品的主题、纹样。
设计师在预设的条件下,透过充分理解质材特色,以激发个人创意,协调天然与人为的创作方式,其结果往往出人意料,却又似乎理所当然,恰如其分,所以称巧,是所谓“巧雕”。

好的雕工是评价玉雕好坏的要素之一,但如果作品只有雕工而没有好的构思和创意,就会缺少思想和灵魂,这样的作品只能说是工艺品,而不能说是艺术品。
好的巧雕作品能够将看似瑕疵的部分转化成画龙点睛之笔,甚至能化腐朽为神奇,这需要有独特的视角和开阔的思维,在这类巧雕作品中体现得更多的是人类智慧的价值,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完美体现。
巧雕能够充分利用玉石的结构、色彩等特征,将主观的人文构思和创意在玉石上表现出来,并使两者达到和谐统一。
因此,巧雕的玉作是人类的灵感和大自然的结合体,极富艺术性和人文价值。 雕工是评价玉雕作品的重要因素。
如果雕工不精,尽管其玉质再好,也没有太大的欣赏价值,巧雕玉作也要有好的雕工才有收藏欣赏的价值。二者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