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灿烂的历史文化中,最为人熟知的“文房四宝”便是笔、墨、纸、砚,在明清时期更是颇受喜爱和珍视。
除笔墨纸砚外,镇纸也有文房中“小五”的雅称。

镇纸又称文镇或书镇等,作压纸或压书之用,以保持纸、书面的平整。
古时文人写字或作画时,窗外微风轻拂而过,较轻的纸张或绢则会飘起来,影响创作。
最初,人们拿玉雕玩件或铜器在手中摩挲把玩,需要铺平纸张时,又可将其兼用压纸或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纸。
明代镇纸有木、铜、玉、石等材质,多为尺状。随着古人审美和品味的不断提高,镇纸可谓是集书、画、文辞、雕刻于一身。
既可把可玩,可置于案前欣赏,又兼具实用性,乃书案上一道独特的的风景线。
传世品中以玉镇纸为多,千余年的文化气息全然沁入在方寸之间,体现着主人的爱好和情趣。而玉文化繁衍到现在,镇纸也并不局限于长条形。
玉和镇纸的融合是温润和高雅的相遇,也是文化和创新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