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陆>> 登录 注册 搜索 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站点导航>> 首 页 文章中心 和田玉商城 会员中心 0 关于我们

>> “玉不琢,不成器”,琢玉工艺经过数千年的锤炼,已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我们在这里共同学习,共同创作,共享喜悦。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和田工美论坛和田工美论坛和田玉沙龙 → 玉器究竟多薄才能称之为薄胎?

您是本帖的第 1488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玉器究竟多薄才能称之为薄胎?
落叶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蝙蝠侠
文章:855
积分:130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11年5月30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落叶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落叶

发贴心情
玉器究竟多薄才能称之为薄胎?

  薄胎玉器玲珑剔透、游丝蔓延的纹饰,极具观赏性。薄胎玉器的工艺不由得让人内心生发敬畏之心,它的明澈可以净化心神,它的吹弹可破令人不敢亵玩。

  薄胎玉器,就是能透过胎体看见文字、指纹,乃至于“水上漂”这些指标究竟还是模糊,以现代科学实证主义的理念,总归要有直观的数据支撑。从这种标准出发,事情开始变得明朗,但是有一个现象,不同时期对薄胎“薄”的标准好像不尽相同。

  薄胎玉器在古代玉器器皿中有发现,诸如唐代玉莲瓣纹杯、明代花形杯,我丝毫不怀疑其时出现薄胎器皿的可能性,但其时的“薄”是否符合主流标准仍然值得打问号。现在学界的主流意见倾向于认为薄胎在清朝臻于成熟,这大致是没错的,因为有大量的实物可以作为证据。

  清代薄胎玉器的“薄”可以作为主流意见“薄”的标准了。我们对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两地的薄胎玉器胎壁的测量数据显示,厚度基本在1.5mm偏高的范围, 1.0mm属于凤毛麟角。这就说明,在清朝(尤其是乾隆时期)薄胎玉器的鼎盛阶段,“薄”的最高标准应该在1.0mm——1.5mm之间比较公允。

  当代的情况则有所变化。因为技艺和工具的发展,当代薄胎玉器只可能更薄,以技术最为优秀的苏州进行数据统计发现,厚度一般都会低于1.0mm,最薄仅0.5mm。那么,当代薄胎玉器的“薄”的标准很显然就在0.5mm——1.0mm之间。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6/6/28 10:46:27


 1   1   1/1页      1    
Copyright ©2002 - 2005 新疆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