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陆>> 登录 注册 搜索 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站点导航>> 首 页 文章中心 和田玉商城 会员中心 0 关于我们

>> “玉不琢,不成器”,琢玉工艺经过数千年的锤炼,已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我们在这里共同学习,共同创作,共享喜悦。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和田工美论坛和田工美论坛和田玉沙龙 → 中国人深入骨髓的爱玉情结

您是本帖的第 1286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中国人深入骨髓的爱玉情结
孤雁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蝙蝠侠
文章:882
积分:1345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10年5月14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孤雁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孤雁

发贴心情
中国人深入骨髓的爱玉情结
国家之宝,皇室之珍,镇国之玺,都离不开和田玉。中国人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几千年来,和田玉的玉质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的灵感。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在古代“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并以玉的温润色泽代表仁慈、坚韧质地象征智慧,不伤人的棱角表示公平正义,敲击时发出的清脆舒畅的乐音是廉直美德的反应。正因为此,自古以来得到人们由衷的偏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词源于《诗·小雅·鹤鸣》。表面的意思是说,别的山上石头可以作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比喻他人的做法或意见能够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如果说魅力不朽是玉的宝贵特征,那么坚贞温和则是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这些玉文化精神包含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爱国主义民族气节。《北齐书·元景安传》:“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历史上,不乏有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的人。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借乾隆送陈家洛佩玉上之刻字,道出自己人生特别推崇的境界。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飞扬跳脱的个性不属于谦谦君子。

因为,玉的光芒是凛于内而非形于外的。雍容自若的神采,豁达潇洒的风度,不露锋芒,不事张扬,无大悲大喜,无偏执激狂,而生命的状态在这里呈现出一种成熟的圆润。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7/2/10 10:32:01


 1   1   1/1页      1    
Copyright ©2002 - 2005 新疆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