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代,和田玉就被视若珍宝,它以温润的质感,柔和的光泽得到了无数人的青睐。不少玉石爱好者都熟知和田玉的基础知识和鉴别知识,但关于它的冷知识却鲜为人知。
一、最早出土文物不在妇好墓
业内公认的出土最早的和田玉器在河南安阳的妇好墓,约公元前13世纪末至12世纪初,而内蒙古赤峰文化遗址和辽宁查海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均为和田玉器,距今7000~8000年。
二、命名历史短
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和田玉,正式命名为“和田玉”实在清朝光绪年间,不超过130年。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因和田玉出产于昆仑山,就被称为“昆仑玉”,后来又因在于田国境内被称为“于田玉”。
三、透闪石玉矿全球超120处
全世界的透闪石玉矿超过120处,分布在20多个国家,但这些国家出产的玉石以碧玉为主,属于蛇纹岩型透闪石玉,唯独新疆产的和田玉由于特殊的条件形成温润柔和的质地,这也是新疆产的和田玉备受欢迎也闻名天下的原因。
四、和田玉韧性极大
和田玉的韧性超过钢铁,抗压强度最高可达到6541公斤/平方厘米,钢铁抗压强度为1600公斤/平方厘米,这和和田玉的毡状结构有关系。
五、近代开采近万吨
据史料记载,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和田玉的产量近万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文化的信仰,和田玉的市场极大,开采次数逐渐增多,几十年间,开采和田玉的吨数达到9459吨,相当于古代全部开采数量的综合,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六、港台玉商是最早的商家
和田玉能够呈现今天这种繁荣的局面,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港台的玉商,早期,和田玉和俄罗斯玉的价格相差无几,港台玉商最早发现了和田玉的价值所在,开始疯狂地抢购和田玉,现在的抛光工艺都是由台湾玉商提出的,不得不说,和田玉在市场的良好发展,港台玉商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七、新中国成立后的开采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年产量为几十吨,质量较差,利用的部分不多,在90年代后,平均每年开采120~150吨。和田玉后被中国宝玉石协会命名为“中国国石”。
八、资源面临枯竭
目前,黄金还能开采700多年,中国的和田玉理论上可以开采160年,但由于和田玉是无法像金银一样提纯、回收,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未来几十年将面临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