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玉主要由透闪石和阳起石组成,具有闪石玉类的典型纤维交织变晶结构,其常见的黑色斑点为铬铁矿,和田碧玉的化学成分与玛纳斯碧玉的基本相同,根据原岩性质,闪石玉类有两大成因类型,即由碳酸岩蚀变而成和由超基性岩蚀变而成。和田碧玉其成因为超基性岩蚀变而成,其特殊的成因使得和田碧玉的质地不够纯净、伴生铬铁矿分散、绺裂细密繁多,从而影响其工艺价值。
在国内碧玉品质先天不足的前提下,俄罗斯碧玉悄然走进中国和田玉大家庭,2000年左右,俄罗斯碧玉作为非常优质的品种进入到了国人的视野当中。俄罗斯碧玉原料是原生矿形态,这些山料体量大,玉质好,少绺裂,少黑点,颜色娇艳,很大一部分达到了“首饰级”碧玉,为翠绿色,质地细腻,油性较好,有光泽,颜色柔和滋润,质感细腻,色相庄重。这些碧玉被大量的制作成手镯、珠串、手把件,弥补了中国优质碧玉不足的现状。
目前,俄罗斯碧玉产地主要分布在伊尔库茨克州、克拉斯克雅尔斯克边区、乌拉尔山脉、西伯利亚矿区等地。主要的矿物质成分为透闪石及阳起石的类质同象,约占69-95%;次要矿物有透辉石,蛇纹石,绿泥石,滑石,磁铁矿形成黑斑点。俄罗斯碧玉以其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来看,完全符合软玉(和田玉)的鉴定指标,所以它们均属名副其实的软玉。
针对目前以俄罗斯碧玉为主体的碧玉大幅的涨价热潮,其可能的原因有:
一.虽然俄罗斯碧玉的产出环境相当恶劣,1年中只有7月至9月适合开采,但是由于俄罗斯碧玉深受国际市场欢迎,即使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产量仍然非常巨大。目前,按俄罗斯碧玉矿编号,已经开采到位于乌兰乌德的8号矿。其中最优质的7号矿(伊尔库斯克附近)仅用约4年左右的时间就已开采告尽。此次碧玉价格的大幅上涨始于乌兰乌德的8号矿开采出得的玉料的平均质量明显低于伊尔库斯克附近的7号矿,从而始动了以伊尔库斯克附近的7号矿玉料为主体的碧玉的大幅涨价。
二.内地及港台地区追捧碧玉的消费者增多,也是其价格上涨原因之一。“内地很多人都很喜欢翡翠,但一只翡翠镯子动辄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其实好一些的碧玉色泽非常接近翡翠,而且还具有和田玉的温润,价格还相对不算高,故而非常受欢迎。另外,由于受和田玉籽料资源日益枯竭的影响,其价格也涨到了一定的高位,很多商家和消费者开始将目光从白玉转移到碧玉市场来,使得碧玉资源也越来越紧张也是其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目前中国玉器收藏者是仅次于书画和瓷器这两大收藏圈之外的第三大群体,并且随着买卖和收藏的日渐增多,新闻媒体对艺术品知识宣传的加强,收藏爱好者对玉器认识渠道的不断拓宽,这些都为玉器作品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田玉除继承传统文化的一面外,商业性的一面也日益突出。和田玉已经从帝王将相的专属品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了解玉、喜欢玉、消费玉的人群不断扩大。另外,和田玉原料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收藏爱好者所追寻,品质较好的高档和田玉原料及成品由于其稀缺性,价格趋势将不断走高,在通货膨胀加剧的背景下,其保值增值的功能会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不断参与其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介入包括碧玉投资在内的和田玉的收藏,使得和田玉的价格不断攀高。
四.碧玉是传统文化的延续,负载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作为中国传统的软玉名品,碧玉自古受到上至皇族王公,下至名士文人的珍爱。古来有“碧玉妆成一树高”、“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等美妙诗句;还有“玉色仙姿”,“碧玉无瑕”,“小家碧玉”等脍炙人口的成语,这都印证碧玉负载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显露出从文人墨客、王公贵族到普通百姓对碧玉的喜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7/3/8 11:26:5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