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艺术品的最初萌芽,都不否认是为实用服务的。史前艺术实质上是艺术从萌芽期向成熟期的过渡,它既包含有一定意义的实用价值也包含着使人产生美感的因素。在漫长的石器时代,人类由懵懂无知到朦胧的美感的产生,从粗陋笨重的旧石器到精巧别致的细石器以致于磨制石器的出现,从衣不遮体到角骨滥觞、从粗制滥造的锤击法到间接的打击、钻孔、琢磨等制造技术的革新,正是这些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变化发展才孕育了中国古代玉器的出现。
根据最近的考古资料显示,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东北地区距今约7500年的辽宁阜新查海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内,该遗址共出土有7件透闪石软玉和1件阳起石软玉磨制的玦、匕等器物,无论是质料形制还是制作技法都符合广义的和狭义玉的定义,但制作亦很粗糙、具有一定原始性,玉器的产生也是一个漫长的不断探索的艰难过程。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玉器已经广泛分布在大江南北、晚期则在我国东部北自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南到广东石峡文化和良渚文化最为发达。
在距今5500—5000年的红山文化玉器大多为装饰品、以动物形玉器和圆形玉器为主、通体多为素面,典型器物有玉龙、玉兽形器等,制作手法简练、寥寥数笔即能达到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以静若处子、动似脱兔来形容毫不为过,“神似”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与此同时代与之大致相近的良渚文化玉器则以深沉、严谨、威武雄壮见长,典型的器物为琮、璧等细密的阴刻线和精湛的浮雕常令后人也自叹弗如、兽面纹是良渚文化玉器的典型纹饰,庄严神圣而令人生畏。以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代表了史前玉器制作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