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陆>> 登录 注册 搜索 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站点导航>> 首 页 文章中心 和田玉商城 会员中心 0 关于我们

>> “玉不琢,不成器”,琢玉工艺经过数千年的锤炼,已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我们在这里共同学习,共同创作,共享喜悦。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和田工美论坛和田工美论坛和田玉沙龙 → 玉器的发展贯穿了中华文化史的全过程

您是本帖的第 1306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玉器的发展贯穿了中华文化史的全过程
小张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管理员
文章:2370
积分:2982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12年9月3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小张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小张

发贴心情
玉器的发展贯穿了中华文化史的全过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西周龙形玉佩图1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西周玉玦图2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西周玉镯图3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西周弦纹玉镯图4

  (原标题:古韵悠长的西周玉饰)

  中国玉器产生于远古人类的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者。”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具本质性的特征是阴阳二元文化及其“中和”思想。而“阴柔”又是它的主要文化内涵。玉的本质是坚利、厚朴和温润,而温润(阴柔)是其特质。因此,玉和玉器的文化内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相一致。玉器的产生、发展,贯穿了中华文化史的全过程。

  由于历代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不同,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每个时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题风格也是各不相同,千姿百态,竞相争艳。

  古玉之美,在于它的材质自然之美、造型之美、雕琢工艺之美及内在蕴含之美。而西周玉配饰不论是在选材用料上,还是雕琢手法上;不论是形象刻画上,还是审美情趣上都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对后世影响很大,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玉雕艺人的聪明才智。

  西周龙形玉佩(图1),直径4.5厘米,厚0.6厘米。玉呈青色,表面有灰白沁,扁圆体,器表光洁,中部穿一圆孔。璧面雕饰一条蟠曲的龙纹,龙“臣”字眼,张口吞尾,尖牙锋爪,形态生动。龙身以重环纹为主饰,辅饰卷云纹和勾连纹。线条繁缛流畅,刀法犀利,形制规整,纹饰布局整齐,琢磨较为精致。

  西周凤鸟纹玉佩(图2):长2.8厘米,宽2.8厘米,厚1厘米。玉呈青白色,沁有黄褐色斑,体扁呈正方形,两面微有突起弧度,玉璧中部有一穿孔,为桯钻而成,如喇叭形。四周均出棱脊,双面均刻有形制相同的凤鸟纹。凤鸟勾喙,圆眼,展翅,尾羽上翘,蟠曲回旋至凤喙,纹饰多以弧形斜切线和较细的阴线相配合的技法,勾勒双线轮廓,颇为精致,璧形方圆,乃西周玉璧中少见之特殊造型。

  西周玉玦(图3):直径6.1厘米,厚0.2厘米。玉质青白,色泽温润,包浆柔和,褐色沁深入玉质内部。体扁平,环形,一侧有一缺口,与中间圆孔相连,缺口可见明显的切割痕迹,圆孔上大下小,为单面钻成。线条打磨圆润,打孔手痕迹明显,外大内小,在中间圆孔一侧有一对穿小圆孔,可用来佩系。器表研磨光滑,光素无纹,色白油润,光滑细腻。

  西周玉镯(图4):通高2.8厘米,直径5.5厘米,璧厚0.5厘米。青玉质,侵蚀较严重,整体呈鸡骨白,局部沁有土斑点。器呈圆筒形,中空,器身中部束腰,素面无纹。造型简单,琢磨、抛光均十分细腻,器物表面光洁明亮。

  西周弦纹玉镯(图5):通高2.8厘米,直径7.5厘米,璧厚0.5厘米。侵蚀较严重,整体呈灰白色,局部沁有褐色斑痕。器呈圆筒形,中空,器表自上而下等距饰三组凸起弦纹,每组凸弦纹由疏密相间的,极细的三条细凸弦纹组成。两面的线纹基本对称,距离相等,深浅相间,线条婉转流畅,打磨精细,抛光细腻。

  西周玉配饰在工艺特点和艺术风格上将繁复与简洁,粗犷与洗练,流畅与稚拙,精雕与细琢的立体感和大刀阔斧的动态感,相互交织,完美融合,构成了西周玉器雕琢的基本技法,可谓巧夺天工、千姿百态。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21/4/2 11:52:38


 1   1   1/1页      1    
Copyright ©2002 - 2005 新疆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