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陆>> 登录 注册 搜索 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站点导航>> 首 页 文章中心 和田玉商城 会员中心 0 关于我们

>> “玉不琢,不成器”,琢玉工艺经过数千年的锤炼,已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我们在这里共同学习,共同创作,共享喜悦。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和田工美论坛和田工美论坛和田玉沙龙 → 趣味玉雕,始于情味

您是本帖的第 1029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趣味玉雕,始于情味
小张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管理员
文章:2370
积分:2982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12年9月3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小张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小张

发贴心情
趣味玉雕,始于情味

趣味性是玉雕师生活和思维经验在作品中的一种映射,或许源于一块原料的天然形状、一首古诗的字里行间,甚至是一缕烟、一杯茶。但仅仅抓住瞬间的灵感是不够的,付诸实践时仍需要精细的设计与踏实的工艺。是以,富有生活乐趣与个性闪光的玉雕杂件,才会令我们一见便觉心思灵巧、眼前一亮。

人的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从实质上来讲,无非也是一种“游戏”,美感就是从“游戏”中获得发泄,达到精神的愉悦,从而产生的一种观之得“趣”的意味。

对玉文化加以探索,不难发现其形式是美的,并掺有耐人寻味的“趣”意。如说玉雕杂件的风格特色为“小、巧、灵”,那就已隐含了趣味性。无论是六十年代倡导过的“空、飘、细”,现代的“小、巧、灵”及逐渐趋向“精、美、雅”的表现手法,均受到材料因素和时代精神的影响,铸有时代的烙印。玉雕杂件以“工巧”为特色,不单指琢玉技能,也包括形式构造之巧妙、内容构思之情趣。从某种意义上说,形式就是一种艺术“语境”。玉雕的艺术形式和内容虽静默无声,却难以掩盖意匠所在和审美情趣。

人们所熟悉的传说中人物形象,如济公、刘海、弥陀等,都富有趣味性的情感刻画,予人鲜明印象,更具艺术感染力。在动物的塑造上,同样也注重神情之趣,如“旺财守业”、“相濡以沫”、“吉祥如意”、、金蟾、貔貅等,均借趣味性的刻画来强调传神,体现出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

形式上的“通变”和“生趣”,均以意象解读生发,可谓是传统玉雕的行进轨迹。其妙变无穷的趣味形式反映出玉雕师的才智和水平。形式上的“通变”包括题材的广泛性、手法的多变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是玉雕杂件的审美特色,而突出“匠人解读之美”则是玉雕杂件善于发掘“自然之趣”来构成美的形式,并结合工艺与绘画、工艺与雕刻,这种和谐统一便可妙趣横生。

人们通过欣赏作品的形趣、情趣、意趣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也就具有了审美娱乐功能。乐在工艺中,或寓教于游戏,彰显人们的精神需要。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21/8/7 13:19:17


 1   1   1/1页      1    
Copyright ©2002 - 2005 新疆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