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对和田玉都有不同的审美倾向,有人爱质朴内敛感,有人爱华丽气派,有人爱漂亮的皮色等等,但个人认为这其中有一项建立在玉质基础上的完整性指标很是重要,很多的玉友忽略了此项指标,山料玉为什么价值与同品质的籽料比较要低很多,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玉质,但这用什么指标来体现呢,就是通过完整性这一指标。和田玉籽料绝大部分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有石花、萝卜纹、有颗粒感、有瓷性、僵性、光泽差、有微小的点状物、絮状物、盐粒性、水线、含有其它矿物、岩石杂质、绺、裂等等缺陷。为了弥补以上缺陷,在原籽部分残损的情况下,按照原来的结构分布,根据玉质等特点进行美化,即进行玉雕件的设计和制作,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达到表现完美无缺。在籽料和田玉创作的设计过程中,本人认为也应按照尽最大可能地充分利用玉质优良和有突出个性来表现玉的内在美和外在美(国人赏玉,注重玉的内涵,这内涵的表现与它的微晶大小、排列以及微晶颗粒之间的关系完全一致,因此仍需要在个性化方面用其的特色加以强化,达到内外兼出效果的目的)。然而每块不同的籽料上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多种进化过程中的的痕迹,这些痕迹是伴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留下来的。对待籽料应该遵循尊重个性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存原始状态,尽量保存它们身上所带的形成过程中的个性信息。
目前在和田玉界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评定和田玉品质优劣的标准,在民间,这个问题更加严重。因此在评判和田玉件时人们往往“以物定值”,但由于不同的玩家的偏爱不同,现实中存在很多的玩法,也就存在很多的价值取向,虽然形式和偏好不同,但追求的内敛之美的宗旨是统一的:有偏向于玩肉的玉友,追求纯净,细腻,油润,内儒外刚;有偏向于玩皮的玉友,追求各种皮色,尤其是酷爱各色的油皮籽,在盘玩过程中体验变化;有偏向于玩型的玉友,追求籽料天然造型中的特色之美,包括裂痕中皮色构成的美图和型;最后是偏向于玩雕的玉友。个人认为以上的玩法均无可厚非,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田玉品质的优劣评判标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评判和田玉品质时应该全方位,不能以偏概全。我的个人意见是,将和田玉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从稀缺性、品质(包括质地、色泽、润度、皮张和透度)、成熟度、完整性、艺术性等多方面去评判和田玉的价值。
成熟度这一概念本人在相关的帖子上也有所阐述,这里包括玉质的成熟度和皮色的成熟度,对于大部分的山料,皮色的成熟度这一指标就是零分的。
如何认识完整性这一概念呢?下面一块是本人佩戴的满皮洒金红的坠子,在充分保留了籽型的完好和满皮的基础上进行部分地设计,成品件基本上未影响到原籽的个性美,并且得到了强化,同时付于了人性化,大家随评:
目前在和田玉界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评定和田玉品质优劣的标准,在民间,这个问题更加严重。因此在评判和田玉件时人们往往“以物定值”,但由于不同的玩家的偏爱不同,现实中存在很多的玩法,也就存在很多的价值取向,虽然形式和偏好不同,但追求的内敛之美的宗旨是统一的:有偏向于玩肉的玉友,追求纯净,细腻,油润,内儒外刚;有偏向于玩皮的玉友,追求各种皮色,尤其是酷爱各色的油皮籽,在盘玩过程中体验变化;有偏向于玩型的玉友,追求籽料天然造型中的特色之美,包括裂痕中皮色构成的美图和型;最后是偏向于玩雕的玉友。个人认为以上的玩法均无可厚非,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田玉品质的优劣评判标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评判和田玉品质时应该全方位,不能以偏概全。我的个人意见是,将和田玉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从稀缺性、品质(包括质地、色泽、润度、皮张和透度)、成熟度、完整性、艺术性等多方面去评判和田玉的价值。
成熟度这一概念本人在相关的帖子上也有所阐述,这里包括玉质的成熟度和皮色的成熟度,对于大部分的山料,皮色的成熟度这一指标就是零分的。
如何认识完整性这一概念呢?下面一块是本人佩戴的满皮洒金红的坠子,在充分保留了籽型的完好和满皮的基础上进行部分地设计,成品件基本上未影响到原籽的个性美,并且得到了强化,同时付于了人性化,大家随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