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陆>> 登录 注册 搜索 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站点导航>> 首 页 文章中心 和田玉商城 会员中心 0 关于我们

>> “玉不琢,不成器”,琢玉工艺经过数千年的锤炼,已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我们在这里共同学习,共同创作,共享喜悦。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和田工美论坛和田工美论坛和田玉沙龙 → [转帖]肉眼鉴定和田籽料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您是本帖的第 3029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转帖]肉眼鉴定和田籽料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神马都是浮云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论坛游民
文章:75
积分:1239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11年3月23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神马都是浮云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神马都是浮云

发贴心情
[转帖]肉眼鉴定和田籽料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现在的新手真的很多,一批一批的,一年前的新手成长起来了,但新手却有增无减,说明爱好者越来越多,有新手问怎么样说一块玉是籽料,今天闲着,在这个帖子上一并发了,大家看看:


肉眼鉴定和田籽料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看其型:籽料是河水冲积物,不断地冲蚀搬运使它经历了棱角(山料),次棱角,次圆(水料)到浑圆状,这也是名字的由来,由于经过长期磨蚀,这种浑圆的曲度非常自然,有流畅的线条,若有棱角或因此影响浑园弧度转换的话,则可初判是磨光料,这是因为磨光料因磨蚀时间短,磨蚀环境与籽料不同而留下的只是“短促”的痕迹,甚至表面尚留刻痕,尤其是在不易磨蚀的边侧常留杂乱的线迹。


二、观其色:和田玉有着“精光内敛”的美,籽料放置一段时间,盘磨前后的光泽是有差异的,但其显示的是表皮“均匀”的柔光,且不同视角是一致的。而磨光料要么在不易磨的地方出现光泽差异,要么被磨成“贼光”。分析原因:籽料的光泽是内部结晶水作用和内在氧化长期作用的结果,而磨光料只经过短暂的磨蚀其表面没经历之后的氧化,也即没经时间“消光”的过程,尤其是山料磨光的结构上就有明显的区别,内部结晶水的不饱和也就产生不了内润,也可以想一想玉器的打磨就好理解啦。


三、盯印痕:

1)“汗毛孔”:是分布在籽料表面类似人皮肤汗毛的小孔,它是内质氧化铁氧化的通道,其孔内扁平,坑型自然,坑内光泽低于坑外(仍在继续氧化的原因),直观好似“鸡蛋皮”。若以喷沙模仿则坑布均匀;以点陀做假则坑内和坑壁都有机器磨蚀的光亮。

“汗毛孔”是鉴定籽料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不是绝对的,当籽料的玉质足够好,“汗毛孔”也就足够的细,再盘玩肉眼会看不到。但玉质和皮孔是对应的,有什么样的玉质就有什么样的毛孔,这点是最主要的,当毛孔与玉质不对应时一定是假的。

2)“磕碰坑”:是籽料在水中搬运过程中挤碰的产物。其坑形凹凸不一,但非常自然,且坑内有光泽,其亮度往往好于其它部位(那是它在搬运磨蚀时,更能得大颗粒间夹细颗粒“打磨”的原因)。再者其与坑围过度自然,若有人为痕迹,则为磨光料。

3)裂纹:和田玉的纤维交织结构在搬运磕碰时,留在籽料表面的多呈弧形向一侧倾斜,人们俗称“指甲”纹。 直视其裂口深处一侧呈不规则的散开形(或像扫把)。加上籽料色皮,似“水草”像迹。

四。查皮色:除光白籽外,籽料皮色也是鉴定籽料的特征之一,籽料皮色自然,当转动角度时,皮色与外围边界一体,光泽一致。若在其皮色表面具有不同氧化期的色阶差异以及色点(“菊花钉”)分布,则是籽料无异。


五。润手感:籽料往往因汗毛孔和长时间的外露原因,手感虽也光滑,但有粘稠的感觉;而磨光料上手过于圆滑,似有站不住的感觉。

以上鉴定特征是和田玉籽料源于成因所固有的特征,象人的面孔一样具有排外性。先总结一点,还得多接触并不断学习才能“熟识”。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3/1/5 11:24:06


 1   1   1/1页      1    
Copyright ©2002 - 2005 新疆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