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陆>> 登录 注册 搜索 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站点导航>> 首 页 文章中心 和田玉商城 会员中心 0 关于我们

>> “玉不琢,不成器”,琢玉工艺经过数千年的锤炼,已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我们在这里共同学习,共同创作,共享喜悦。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和田工美论坛和田工美论坛和田玉沙龙 → 薄胎玉器的历史及其制作工艺

您是本帖的第 2068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薄胎玉器的历史及其制作工艺
小侯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管理员
文章:1581
积分:2298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7月22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小侯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QQ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小侯

发贴心情
薄胎玉器的历史及其制作工艺


一、薄胎玉器的历史

我国的薄胎玉器早在唐代就已出现。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各业兴旺,特别是手工艺的发展,促进了玉器制作技能的提高。这突出表现在薄胎玉器的制作上。唐代的薄胎玉器主要为碗、杯、盅等器皿件。由于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其纹饰多为莲花香草纹,工艺上以剔地阳工浅刻再加以浅刻阴线功勾勒为主要手法,器型丰满简洁,如玉莲瓣纹杯,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宋代盛行仿古玉器,而薄胎玉器却少见记载。元代的薄胎玉器也很罕见,但传世的薄胎罐形龙纹香薰却是造型生动,胎体轻薄如纸。明代的薄胎器皿有元朝遗风,如明代的玉花形杯及陆子冈的青玉合衾杯等。  

到了清代,玉雕薄胎器皿作品逐渐多了起来,工艺技术吸收了西部番作“痕玉”(“痕都斯坦玉”)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薄胎工艺。如“薄胎鼻烟壶”、“薄胎龙纹玉雕瓶”、“白玉簋”都是历史上享有盛誉的玉雕薄胎作品。乾隆皇帝对这种薄胎玉器十分喜爱。为了讨得乾隆皇帝的欢心,新疆叶而羌地区特地招收了苏州玉工制作薄胎器皿。但是薄胎器皿很难做,要做成一件就得坏几件,所以每成功一件,乾隆就赋诗一首。自乾隆三十三年至六十年间,乾隆皇帝作了赞“痕玉”诗三十余首。乾隆去世后,由于国力衰退,薄胎制作工艺也就渐渐地隐退了。

新中国成立后,苏州薄胎玉器渐渐恢复制作。但也只是做些小件薄胎器件,如笔洗,粉盒,鼻烟壶等。而真正重塑薄胎玉器的辉煌则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客商纷纷收藏薄胎器皿,才使苏作玉雕艺人磨拳擦掌,重操薄胎玉器工艺。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苏州的薄胎玉器制作技艺与日俱进,走在了全国的最前列。

二、薄胎玉器的制作

薄胎玉器以盘、碗、杯最多,如菊花瓣盘、白玉压丝嵌宝碗、玛瑙杯、翡翠杯等。瓶、壶之类也多有制作。现在,薄胎玉器已成为中国玉器的一个重要品种。然而,制作薄胎玉器却难度很高,风险很大,往往做十件,成功的只有二、三件。因此,做薄胎玉器的人并不多,须艺高胆大者方能为之。笔者制作薄胎器二十多年,对此深有体会。笔者认为,是否材美工巧是衡量一件玉器好坏的唯一标准。因此,制作薄胎玉器的关键,在于把握好两大环节:一是玉料的选用,二是技艺的巧用。

(一)玉料的选用  制作薄胎玉器的玉料,大多选用青玉、碧玉山料。选材时,要充分利用电筒和水两大法宝。洒水后的玉料会透明起来,使我们能看清其中质地、花纹等,而手电筒一照则可以看清玉料里是否有杂质。好的玉料显得纯净,没有杂质或者很少杂质,做成薄胎器皿会有薄如透明之感。而一块形状不规则但可塑性强的玉料却能引起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薄胎器皿要求胎体薄而均匀,设计胎的厚薄,要依玉料的材质、玉色而定,因此,玉料质地是否优良,关系到作品的造型和工艺的施展。

(二)制作的技巧  薄胎玉器制作的技巧包括设计造型、开料、开胚、掏膛、抛光等。但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1、设计造型  设计器皿的造型须根据玉色、玉质而定,还要考虑有利于工艺的施用,设计薄胎玉瓶时,要考虑玉色的深浅。青玉越近白色,胎体则要厚一些,而深色的青玉的胎体则要薄一些,只有各部位造型厚薄一致,才能反映玉质色泽一致。

图案的构建也是设计师必须考虑的要素,薄胎外部通常设计花草图纹,如莲花、缠枝花或痕都斯坦花草纹,一般不用山水和人物图案,因为山水、人物讲究立体感,会使胎器产生厚薄不匀,影响整个器皿的艺术效果。

2、掏膛  薄胎器皿都要掏膛。一些带盖的玉雕器皿,在器盖外型做完,子口确定好后,即要进入掏膛工序。一般的做法是待器身、器盖的外型确定之后,才开始打钻掏膛,并逐渐掏空,其技术要求是膛壁厚薄均匀,不宜太厚,厚了显得笨重,厚薄要恰到好处。一般来说,外部的造型形状要与内部膛壁基本相同。掏膛用掏陀逐渐砂磨,既费料,又费时。传统的做法是用“砂钻掏膛”的办法,钻膛取芯,将膛芯的管状玉料取出。薄胎玉瓶的串膛尤要小心,尤其是大瓶,其瓶口小,肚大,使用膛钳工具不是串不均匀,就是串漏,串漏多出在器皿肩膀和底部。

3、打磨  打磨也是薄胎玉器制作的关键工艺之一。打磨者在打磨过程中承受着沉重的心理压力,时常感到提心吊胆、如履薄冰。笔者认为,打磨者需要胆大心细,与其小心翼翼怕这怕那,倒不如解放思想,甩掉包袱,作好磨破胎体的思想准备去投入打磨工作的好。其实,最重要的是要胸有成竹、心中有数。打磨通常是用粗细油石打磨的方法,先粗后细,用800~1000#砂纸直接打磨。但要掌握分寸,稍有不慎则会打穿,导致前功尽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经过打磨后的薄胎器皿,就会呈现出晶莹通透,圆润光滑的艺术效果。笔者制作的薄胎梅瓶胎璧只有0.5mm厚,可谓“莹薄如纸”。观者无不称奇。

总之,薄胎玉器制作技艺,可以说是玉雕行业中最为高深的技艺,其制作过程充满着悬念和风险,但是只要玉雕艺人艺高胆大,把握好其中的重要工艺环节,就能如愿如偿地制作出精细秀雅的薄胎玉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薄胎双耳圆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7 11:01:59编辑过]

玉是温润的,她美得不张扬,但总会有一种大气。玉是坚韧的,所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骨子里玉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傲气。黄金有价玉无价,玉的价值就在于懂玉之人了。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4/1/7 11:01:19


 1   1   1/1页      1    
Copyright ©2002 - 2005 新疆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