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玉为我国古代用于宗教祭祀以及国家大典上所使用的玉器。根据史料记载,我国的礼玉可以分为六种,即璧、琮、圭、璋、璜、琥。
玉璧,是一种有中心孔扁圆形的玉器,是古时祭祀时所使用的,人们认为这种玉器能够与死去的人相通。除了祭祀使用外,还可用于装饰、祥瑞、敛葬等使用方式。玉璧的出现是在新石器时期,以良渚文化为代表。
玉琮,形状为外方内圆的柱状管形玉器,琮的方与圆分别代表的为天与地,琮可用来祭祀地神,玉琮在良渚文化时期最为的鼎盛,而刻有兽棉纹的玉琮是最受当时欢迎的。汉朝之后,玉琮是呈内圆外方的短柱形状,不加纹饰,用途已经变成了丧葬用具。
玉圭,上端为三角形或是直平,身为长方形。玉圭多用来作为祭方位神,还可以用来区别等级以及作符节等职能。战国时期玉圭非常的盛行。
玉璋,扁平长方器物,一端为斜刃,形状半边圭。玉璋最开始出现在龙山文化中,在商周时期盛行。
玉璜,形状呈弧形,出土的玉璜形状仅有三分之一璧大小,弯弧的两端有小孔,可用于佩戴,所以有“佩璜”之称。
玉琥,是刻有虎纹或是形似虎纹状的玉器,殷商至汉代较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