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创新与实践----自然与新人文主义之间的关系。
美国生态后现代主义的倡导者查伦斯普瑞特奈克告诫我们:宇宙是以自组织的模式运动着并富有规律性,地球的“行为”就像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其中的生命也是一个各种内在因素整体统一的动态系统。由此,大自然被理解成更像一种有机体的创造性展开的活动,而不是机械的刺激----反应游戏。这些都导致我们把宇宙环境理解成一种动态共同体。“复杂性科学”还告知我们,自然充满着新奇,它总能出人意料,超出我们对它的把握。所以,面对宇宙、人类以及包含了自然和人相互作用的整体,必须用系统的、生态的、差异的、联系的、动态的、非线性的观点认真审视这个“地球共同体”。尤其是生命的混杂创造性以及融合模式的特殊性,都离不开“身心”(生理与心理)的物理性实在。因为,世界中所有生命形式都不纯粹自由地存在,所有物种都参与生物圈新陈代谢的交换。从宇宙诞生时起,它们就在分子水平上彼此联系在了一起。我们身上的原子在对非局部诱发因素进行着回应,无论近的还是远的,一切都同时发生。
查伦斯普瑞特奈克的观点对当今世界的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有极大的推动,当然,他主要是针对有机生命的形式而言。不仅如此,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也应该适应于无机的自然界,也就是说,物质的自然属性之间本身也是彼此相连的,它们同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玉的生成就与石有着难解难分的关联)。从这个层面来看过去的形而上观点,明显存在着顾此失彼的传统二元论的局限,它直接会影响着我们如何客观地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自然这个新人文主义的核心概念问题。而过去对人文主义的理解则是过于强调以人为中心(西方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中叶是如此,并把自然界与人分离,或是人高于自然,人是自然的主宰等),所谓生态后现代主义正是希望人们能以科学发展观的眼光来正视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等当代观念问题。
我们所想要继续说明的问题是,自然应该是包括人在内的有机自然与无机自然这两大部分,现在不仅要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还要科学地理解客观自然界内部之间的关联。并且,充分领会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弥补从前曾经一度忽略的无机自然是非“生命存在”的缺憾,这样,我们才能合理地保障“地球共同体”的整体和谐,否则,就是用孤立地或是片面地观念来看待我们的生存环境。故而,我们必须清晰地明白,在自然界里,玉与石虽然是“无机物”的存在,可是,它们却是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先前存在,它们与自然界里的其它无机物共同决定了后来作为有机生命存活的基本性质,由此,所有的有机生命形式都是在无机自然的基础之上孕育演化,可以说如果没有无机物就不会有有机生命,而且,人与其它有机生命一样,都无不受到自然规律的直接影响。所以,要了解人文主义的真谛,就必须全面地考虑整个自然界里生物链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无机自然也包括在内,并且是有机自然的前提。
既然石和玉是天然自在的存在,它们不受意识的支配,而且它们本身所存在的美无须人工雕饰。那么,我们到底从这些自然美里边再获取些什么?
2、生态主义是对新人文主义的提升,赵白生教授把其主旨概括三点:一是自然为本,二是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三是理性激情,“不是用我们的眼睛来看自然,而是用我们的理解力和心”。这与先秦时代诸子百家中儒、道学的原创性思想精华相吻合,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致中和”的美学思想。
季羡林先生说: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天即大自然,人即我们人类。西方要征服自然,东方视自然为亲友,人要与自然合一。反对以西方“以人类为中心”的思想。生态美学主张人与自然浑然未分而成一体,在万物包括人与自然一体化的平衡中寻找生态的整体和谐美。道家的“道法自然”与儒学“中和”追求的“天人合一”境界,都是强调天与人、感性与理性、自然与社会、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一体。就连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卡普拉也说:“道教提出了对生态的智慧的最深刻最精彩的表述”。佛学更是说众生皆有成道的佛性,禅宗追求“天人合一”的顿悟。人、动物等为有情众生,而山石草木为无情众生。爱护众生与自然平等相处,便是佛学生态合谐观。而日本江本胜博士《水知道答案》一书,阐明我们时空未知的一面,水是有情感感知的。而笔者在网上搜索,有北京两位学者发现古玉里有生命体痕迹一事。和田玉尤其仔玉乃山川天地精华,是玉河之水亿万年的磨炼与结晶。她如果果真是生命意识的形态之一或具有情感感知,这不是对人类为中心的技术主义以及过多的工艺雕琢的责问吗?这是不是又回到了“玉”中“神性”的最初阶段……?
生态美学的提出,推动了审美文化的资源由西方话语为中心到东西文化平等对话的转变。这给当代玉文化及玉雕艺术,由西方市场经济价值观扼住的命脉方向,向玉文化最初的原创生态性审美方向回归,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理论体系——“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体系。
故此,当代玉文化及玉雕艺术发展趋势必然以此为方向:沟通玉之自然美与人的亲和共鸣,并沉浸与自然之“神性”合一的美妙的情感愉悦,伴着对自然生命意义的感悟,抵达和谐一体的精神时空和绝对自由的心之王国。
而这一切无关乎你使用的任何流派技艺、任何题材、任何质地的玉,不会让你沉迷于商业价值的高低、不会醉心于功利的得失、不会迷惘于文化理论及观念的转化和变型……
这好象只关乎你与玉某个亲合的“契合点”,一种机缘,仿若我们常说的“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