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陆>> 登录 注册 搜索 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站点导航>> 首 页 文章中心 和田玉商城 会员中心 0 关于我们

>> “玉不琢,不成器”,琢玉工艺经过数千年的锤炼,已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我们在这里共同学习,共同创作,共享喜悦。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和田工美论坛和田工美论坛和田玉沙龙 → 浅谈和田玉老玉“拉丝工”

您是本帖的第 1684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浅谈和田玉老玉“拉丝工”
yuzi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论坛游民
文章:181
积分:3094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9年2月10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yuzi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yuzi

发贴心情
浅谈和田玉老玉“拉丝工”
  镂雕,是和田玉玉器制作工艺中一种很重要的雕刻技法。总地讲,镂雕就是在玉器上把地子局部或大部分剔空,以虚衬实地突出玉器的主体纹饰或造型轮廓,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其很可能是源于钻孔工艺。

  早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和田玉玉器制作中就开始较为熟练地运用镂雕工艺。镂雕时,先以桯钻打一个或数个定位圆孔,再用线具穿过圆孔,抹上解玉砂,然后手工在玉器两侧来回拉动线具,把多余的玉料拉搜去掉。这可谓是最早的”拉丝工”。真正意义上的“拉丝工”盛行于明清两朝。 

  “拉丝工”主要工具 

  钻具:金属桯钻 管钻 (小孔用桯钻、大孔用管钻) 

  搜弓:弦为金属丝锯 

  拉丝工艺的主要过程 

  先在将要镂雕剔掉的部位的轮廓上钻一个或多个小孔,线锯由此进入,反复拉动,带动解玉砂切割,拉切完此处图案一圈,回到起点。 

  拉丝工的痕迹特点 

  起点多为“U”形钻孔,内有深浅不一、间隔不等的旋转纹。 

  线锯拉切的痕迹为趋于垂直玉器表面所在平面的纵向线痕,工痕截面呈不规则的“V”形,但宋元明清也有差异。 

  宋元时期使用牛筋拉切,由于牛筋很有韧性,所以牛筋拉切留下的工痕与明清金属线锯不同,牛筋加上解玉砂反复拉切后,会变松弛,从而造成拉锯痕由直转曲、由窄渐宽的现象,逐渐形成扇状。拉切颇见力道,锯痕深峻。 

  明代的金属线锯痕比较随意,向多角度偏转,与玉器表面所在平面位置关系呈“业”字形。 

  清代由于使用的丝锯较细,所以工痕较前朝细密、规整,基本等距,近乎垂直于器表所在平面,呈“山”字形。明清时期有的精雕玉佩在拉切后进行修饰,以淡化“V”形锯痕,整修后的痕迹为平行于平面的磨砂状划痕。 

  宋元和明早期透雕玉佩又常以圆钎砣进行双面镂孔,所以镂空处有半月形的砣痕。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5/11/28 11:47:36


 1   1   1/1页      1    
Copyright ©2002 - 2005 新疆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