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和田玉籽料_和田玉收藏_新疆和田玉_和田玉故乡和田工美-月海轩玉器 >> 文章中心 >> 最新资讯 >> 正文     和田工美北京专卖店   地址:北京市车公庄大街乙1号北京富通官园珠宝城337号  电话010-68336588        
 ◎ 本栏导航
   
最新资讯
公司新闻
和田玉专题
精品赏析
 ◎ 最新热门
   
 ◎ 专题栏目 ◎ 最新推荐
多年前从地里挖出的老田黄
作者:李环宇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1/7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微博 人人网
 

  据北京市文物公司专家张效丞介绍,这件田黄石济公戏犬摆件呈浅杏黄色,手感温润细腻,宝光深厚亮丽,透光处萝卜纹明显。所雕济公罗汉长脸大耳,面相和善,垂目微笑,身戴佛珠108颗,逗弄怀中小犬,游戏人生之情极为传神,为当代名家林东雕刻,是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田黄石雕摆件。

  别看在北京已经工作了14年,但陈真云说话时依然透着浓重的家乡味儿。他有一块黄色的、巴掌大小的石头,像珍宝一样收藏着。“这块石头是奶奶从地里挖出来的,已经珍藏很多年。小时候,感觉这石头特别神秘,总是在家里穷得快揭不开锅的时候,奶奶才拿出来,但也只是瞅瞅又收好。”直到长大后,陈真云才知道这块儿黄石头名叫田黄,十分珍贵。

  记者注意到,这块田黄石的大小恰好能放在手心里,在上世纪80年代,陈真云的父亲花了数百元,请来雕刻师林东将这块石头精雕细琢几个月,才变成了现在的模样。石头被雕上了济公戏犬的图案,无论是人物的发丝还是小狗的毛,都雕得活灵活现。更令人称奇的是环绕在济公脖子上的那一圈佛珠,一颗颗比芝麻还要小的珠子圆润剔透。石头摸上去仿佛手指尖已经触碰到了婴儿的肌肤,细腻而又光滑。仔细观察下,记者发现石头有些半透明的感觉,就像是凝固的肉冻。

  “这种石头叫田黄冻,在田黄中也属于品相很好的那种。”原来,陈真云的老家就在福建寿山村。这块石头是当年奶奶劳动时从地里挖出来的。“听奶奶说,她去地里松土的时候,发现的这块石头。”那个年代,田黄还不像现在这样,有人愿意出高价来购买。于是奶奶便将这块石头藏在了家中。“奶奶知道这块石头的价值。”原来,只有寿山村这边的十亩三分地里才出产这种名为田黄的石头。从清朝乾隆年盛行用田黄治印后,很多达官贵人纷纷重金收购田黄。“那时候就有一两田黄三两金的说法。”正是知道石头的珍贵,奶奶便将这块石头一直珍藏着,即使是在家里也不轻易示人。

  很小的时候,陈真云就发现了奶奶收藏的这块石头。因为有一次家里穷得快揭不开锅了,奶奶掏出了石头,犹豫半天,最后还是又收好了。“在我们那块地里盛产田黄,农耕时运气好的话,还能挖出一两块。”有的村民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就会在青黄不接的时候,用这小黄石头换上一袋子粮食,让家人吃顿饱饭。

  “还有一回,奶奶拿出石头看,我想摸摸,还被她说了两句。我就想这是什么样的石头,有什么好呢?”也许正是奶奶护着这块石头的神秘感,激起了陈真云的好奇心,他也开始关注起从自家地里挖出的这种小石头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包产到户,陈真云家的运气比较好,分的耕地恰恰就在出产田黄石的那段狭长地带上。“小时候,地里还会种粮食,但是后来随着条件改善,再加上到我们那边收购田黄的港台商人越来越多,村里的人便不再种粮食,开始从地里挖田黄了。”陈真云说,也许是受到利益的驱动,以至于晚上,家人都要到地里巡视一番,怕有人盗挖自家田里的田黄。

  陈真云家的地也被来来回回地翻了有七八遍。“田黄是一种很有灵性的石头,就埋藏在一米到三米深的地下。三米以下就挖不出田黄了。”陈真云告诉记者,田黄石的产量越来越低,以前指甲盖那么大的田黄石大家看都不看就扔回到地里,但现在这样的小石头也都被打上孔,穿成珠串。“过去讲究一两成材,但现在这样的标准已经降低到20克了。”陈真云家的这块地里也出过不少的田黄石,但是没有一块像奶奶保存的这块这样漂亮。所以奶奶也有意将这块石头留着,准备传给自己的子孙。上世纪80年代,陈真云的父亲把这块田黄带给了雕刻师林东,请他来进行雕刻。“一般都知道田黄的珍贵,所以雕刻的原则就是,能省料就省料。”于是,这块收藏了数十年的田黄被赋予了新的灵性。

  今天上午,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公司了解到,目前文博会工作人员正在从本报刊登的老物件中进行认真筛选,将其中最有特点的老物件展示给大家。本报记者 李环宇

 

文章录入:小侯    责任编辑:小侯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